北碚定制西装-酉阳西装定制
怪味胡豆写作文
1. 大兴的特产 作文600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爸从超市买回来一袋“重庆怪味胡豆”,乍一看这种食品的名称,我就对“怪味”这两个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什么样的味道才是怪味呢?为了尽快得到答案,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飞快地拿了一颗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味道果然不同凡响。从此我就迷上了这种味道特别的风味食品。
胡豆也叫蚕豆,是重庆的特产。
重庆怪味胡豆具有特有的工艺、独有的风味,集麻、辣、甜、咸、酥为一体,堪称一绝。它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赏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像之味。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得名怪味。
重庆怪味胡豆还有健脾开胃调理,学生膳食,夏季养生调理,便秘调理,清热解毒调理,益智补脑调理等功效,还荣获“99重庆市最佳食品品牌”、“98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推荐品牌”、1996年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品牌精品”、1995年中国·成都国际食品精品,食品机械包装设备博览会暨。
怪味胡豆的制作流程非常精细——把鲜蚕豆去皮、摘芽、洗净,煮熟后捞起,控干水分,用植物油加盐、料酒炒几下蚕豆,再加入糖、辣椒面,再炒几下,最后放入味精、花椒粉、香油,炒匀后一盘重庆怪味胡豆便闪亮登场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吧!快去买一袋尝尝吧!
《加以修改》
2. 怪味胡豆的来历它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赏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
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而得名怪味。 产品冠以“蝶花牌”投放市场,一举而成功,不仅受川人所独钟,也为各地区消费者接受,深获喜爱,至今畅销海内外四十余载盛誉不减。
该产品1979年评为省优质产品,1981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获外经部出口产品证书,1985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同年被收录于《中国名食百科》称之为休闲、佐餐、旅游、馈赠之佳品。在随后而来的众多仿制产品的竟争中,“蝶花牌”有独家专一的原材料来源,独特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依仗自身优势,在品质上始终独占熬头,不可取代。
完成改制后的重庆缙云食品有限公司,在重组技术优势,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这一独家的品牌,按照现代人的食品营养标准要求,适当地调整了配方和工艺,突出了产品的低糖、口感适中、酥松、小颗粒易于消化吸收以及清洁卫生的包装等特点,全新面市。
3. 怪味胡豆的做法怪味胡豆
文章出处:发布时间:2005-04-05
原料配方 胡豆60千克 川白糖30千克 饴糖7千克 熟芝麻2千克 辣椒面0.5千克 菜油14千克 花椒面0.5千克 味精0.2千克 五香粉0.07千克 白矾0.7千克 食盐0.8千克 甜酱4千克
制作方法 1.胡豆浸泡:浸泡时用冷水,以淹过胡豆为宜,在气温36℃以上条件下浸泡12小时左右,气温在30℃以下浸泡30小时左右,气温在10℃以下需浸泡48小时以上。
2.去“嘴”:胡豆浸泡后必须去“嘴”,即破除芽部的外壳,油炸后才酥脆。
3.浸矾:去嘴后的胡豆再浸泡,在水中按100千克胡豆1千克白矾的比例来配比,浸矾时间约10小时,不宜过长。
4.炸制:用旺火,油温在200℃左右炸制10~15分钟,待胡豆酥脆即可起锅。
5.拌辅料:先拌甜酱,如太干可加适量酱油,甜酱拌好后需充分冷却,才能再拌合食盐、香料等其它辅料。
6.滴糖衣:白糖、饴糖加水溶化,熬至115℃即可为已拌好辅料的胡豆滴糖衣。
7.包装:滴完糖衣的胡豆,冷却后进行包装。
产品质量 规格:颗粒完整,碎瓣在2%以下,上糖均匀,颗粒上糖率为95%以上,无粘连。色泽:茶花色,色泽一致。组织:颗粒表面近似桑椹,酥脆,无杂质。口味:酥脆,并具有香甜麻辣咸的独特风味。
小松博客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
4. 观察蚕豆作文上个星期四,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带来凤仙花的种子和蚕豆种子,观察这些植物的变化。
我种的是一棵蚕豆,首先我找来一个透明的刻着刻度的小量杯,因为有便于更好的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然后,又分别把蚕豆的上面下面均匀的放上了一层餐巾纸作为铺垫,最后,浇上去一点水,这样就可以观察蚕豆了。
我开始观察蚕豆了,我发现餐巾纸把蚕豆压得不紧,就开始使劲往下面压,这个时候,妈妈看见了,说:”蚕豆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你把它压得紧紧的,蚕豆呼吸不了空气,就会生长不了的。”
我觉得妈妈说的这番话挺有道理的,又把蚕豆往下按一按,餐巾纸往上拉一拉,给了蚕豆一个能呼吸空气的空间。这下蚕豆长出来的芽能够好好的生长了吧! 第二天,我就发现蚕豆变的又大又胖,好像吃饱了饭似的。
原来蚕豆是想发芽了!在这个时候我忽然发现蚕豆的边上长了一个白色的小芽,我惊喜地叫着,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妈妈过来看了看说:”每天蚕豆都会有新变化,你都要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 我很高兴,因为我自己种的蚕豆发芽了,我喜欢我可爱的蚕豆。
5. 重庆怪味胡豆的怪味胡豆的由来胡豆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赏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
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而得名怪味。 世界上有一种美食,它的味道旗帜鲜明又复杂多变;它的味型难以表达,它不按牌理出牌,不走寻常路;怪,是它的主旋律,它一阵拳打脚踢,乱拳打老师傅;它具有典型的重庆风格和气派,在全世界都难以复制,也无法模仿;它的名字叫“怪味胡豆”。
怪味胡豆丑得有点像葛优。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话说川菜以味见长,甜、咸、酸、软、脆、麻、辣、苦、鲜、香,十味俱全,此乃川菜之正宗。
当酸、甜、麻、辣、咸五味同时纠缠在一起时,便开天辟地的诞生了一种新味型--怪味。在怪味这个大家庭里,五味之间如君子和而不同,互不欺压,各自为政,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和谐地进行着怪味大合唱。
重庆美食是川菜的分支,我认为怪味胡豆也属于川菜的阵营。但怪味胡豆的风格特点,却是地道的重庆味道。
怪味胡豆天生一副不亢不卑、知白守黑的模样,丑得有点像娱乐圈的葛优。它不须硫磺熏白,也不须氨水催红,更不会打蜡抛光,一副素打扮的诚实样子,有点重庆崽儿敢爱敢恨的脾气,看了就让人放心。
怪味胡豆用油酥后穿上糖衣,依然有些硬度,但不粘手,不油腻,入口需先用大牙压碎,你可以感受到胡豆轻微的抵抗,然后麻、辣、酸、甜、鲜、香、脆的种种滋味,一起横扫你的味蕾,那种酣畅淋漓的 *** ,犹如重庆火锅给人带来的愉悦。除了重庆以外,有些城市也有怪味胡豆,但始终不是重庆的这个味道。
上海城隍庙五香豆可谓名满天下,但感觉总有一些奶油气,就像当今红得不得了的周立波,虽然也穿西装,长胡子,但怎么看都感觉差点男子汉的味道;浙江的茴香豆靠鲁迅的一支笔而声名大噪,但最正宗的咸亨酒店茴香豆,依然像孔乙己一样软绵无力;惟有重庆怪味胡豆,脆生生的一派阳刚之气,放进嘴里一阵乱嚼便嚓嚓作响,满口留香,颗颗皆有酥、脆、香、甜、麻、辣、咸、鲜的风味。那种质坚味香的爽脆,那种弹牙阻齿的征服,那种强烈而又奇怪的 *** ,是其他任何胡豆都无法相比的。
怪味胡豆每年出口美国两吨。胡豆不仅是平头老百姓喜欢吃,大人物也同样喜欢吃,胡豆可以处江湖之远,也可以居庙堂之高。
毛主席很喜欢辣椒,并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毛主席也喜欢吃胡豆,说吃胡豆可以培养吃硬精神。
据民间传说,1965年的时候,前柬埔寨国西哈努克亲王到重庆,总理宴请他就上了一盘怪味胡豆。西哈努克亲王连说好吃,还悄悄抓了一把藏在衣袋。
哪知被周总理看在眼里,便让人送了他-袋。据说西哈努克将它带回了柬埔寨,拿去孝敬他母亲了。
上世纪90年代,泰国曼谷的外宾许风翔在品尝了重庆最老的怪味胡豆后,大加赞赏,亲笔写下“风味独特,齿颊留香”八个大字,发表在《重庆晚报》上,厂家至今还保留着这一墨宝。没想到怪味胡豆重庆人爱吃,外地人也爱吃,连外国人也爱吃。
据报道,重庆的蝶花牌怪味胡豆,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就有2吨。中国台湾物产丰富,但却不出产胡豆。
据说台湾的胡豆,还是一个叫黄开基的人,从我们重庆的永川带过去的。黄开基是重庆永川人,他刚到台湾府任知县的时候,当地乡绅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有人端来一盘胡豆,刚好只有八颗。黄开基吃了一颗又一颗,吃完了盘里的八颗胡豆,惊得乡绅们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他才知道到,胡豆在台湾极为稀罕,等同人参,有“胡参”和“胡珍”之称。一桌八颗,每人仅有一颗。
黄开基一个人连吃八颗“胡参”,难怪乡绅们要目瞪口呆了。后来,他就命家人回家乡重庆永川收购胡豆,千里迢迢从重庆永川运来一船胡豆种。
永川胡豆便从此在台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迄今,重庆全市有30多家企业,在生产怪味胡豆,年产量大约在1.5万吨左右,并已远销到了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创最红火的时候,蝶花牌的怪味胡豆一个单品,就销售了900多万元。
抗战时期老舍取名怪味胡豆。 重庆的怪味胡豆发源于北碚。
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一书里写道:“北碚的怪味胡豆味道真怪:酥、脆、咸、甜、麻、辣。”山城重庆,两江环抱,集三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汇巴山渝水之灵气,享誉世界,又是抗战时期着名的陪都,北碚正是“陪都中的陪都”,在这座富有灵气之韵的山水园林城区里,屹立着一家老字号食品生产企业--重庆缙云食品有限公司。
重庆最老的“蝶花”老字号怪味胡豆,就是这里生产的。“蝶花”老字号创办于19世纪20年代初。
老字号设在重庆市北碚,起初是由熊荣成和他夫人创办的炒货摊。熊荣成先生从小跟随其父母在北碚解放路做炒货生意,以经营“豆制品”为特色。
后来娶妻和其妻子一道研制出了挨刀胡豆、油炸胡豆、油炸花生等,抗战时期,各地知名人士来到北碚后,在品尝了熊荣成和他夫人制作的挨刀胡豆、油炸胡豆、油炸花生后,老舍先生称其所制作的胡豆“甜、辣、酸、咸、麻五味俱全,入口酥、香、脆”.品尝时除直观感觉外,还有想象之味,凭你想到什么味,味蕾就会获得这种味道,使人惊奇称好,由于味道。
6. 为什么怪味胡豆是怪味因为是重庆的一个风味特产,有的外地人吃不来
原料配方 胡豆60千克 川白糖30千克 饴糖7千克 熟芝麻2千克 辣椒面0.5千克 菜油14千克 花椒面0.5千克 味精0.2千克 五香粉0.07千克 白矾0.7千克 食盐0.8千克 甜酱4千克
制作方法 1.胡豆浸泡:浸泡时用冷水,以淹过胡豆为宜,在气温36℃以上条件下浸泡12小时左右,气温在30℃以下浸泡30小时左右,气温在10℃以下需浸泡48小时以上。
2.去“嘴”:胡豆浸泡后必须去“嘴”,即破除芽部的外壳,油炸后才酥脆。
3.浸矾:去嘴后的胡豆再浸泡,在水中按100千克胡豆1千克白矾的比例来配比,浸矾时间约10小时,不宜过长。
4.炸制:用旺火,油温在200℃左右炸制10~15分钟,待胡豆酥脆即可起锅。
5.拌辅料:先拌甜酱,如太干可加适量酱油,甜酱拌好后需充分冷却,才能再拌合食盐、香料等其它辅料。
6.滴糖衣:白糖、饴糖加水溶化,熬至115℃即可为已拌好辅料的胡豆滴糖衣。
7.包装:滴完糖衣的胡豆,冷却后进行包装。
产品质量 规格:颗粒完整,碎瓣在2%以下,上糖均匀,颗粒上糖率为95%以上,无粘连。色泽:茶花色,色泽一致。组织:颗粒表面近似桑椹,酥脆,无杂质。口味:酥脆,并具有香甜麻辣咸的独特风味。
7. 怪味胡豆的来历它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赏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而得名怪味。
产品冠以“蝶花牌”投放市场,一举而成功,不仅受川人所独钟,也为各地区消费者接受,深获喜爱,至今畅销海内外四十余载盛誉不减。
该产品1979年评为省优质产品,1981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获外经部出口产品证书,1985年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同年被收录于《中国名食百科》称之为休闲、佐餐、旅游、馈赠之佳品。在随后而来的众多仿制产品的竟争中,“蝶花牌”有独家专一的原材料来源,独特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依仗自身优势,在品质上始终独占熬头,不可取代。
完成改制后的重庆缙云食品有限公司,在重组技术优势,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这一独家的品牌,按照现代人的食品营养标准要求,适当地调整了配方和工艺,突出了产品的低糖、口感适中、酥松、小颗粒易于消化吸收以及清洁卫生的包装等特点,全新面市
求梁实秋的《窝头》原文。急急急!
梁实秋的《窝头》原文
因为没看完三四篇就会自然催眠睡着。每晚习惯性地花上个余小时翻读着那些沉睡着的经典。如在重庆。对于鸟的感情就会复杂起来。
骆驼就不能繁衍下去(答案) 第三交通工具的发展是骆驼为人类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少,作文呢,这有篇范文可以看看 读《放风筝》有感 一个月前,抗战期间,忙碌之余,《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写的散文,自己不能在野外繁殖,1939年5月,第一只会消极忍耐(已经给出) 第二骆驼是驯兽,秋天,
他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1、笼中鸟因失去自由已经没有了作为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雅舍”是一本散文写于1940年的作者,遂命名为“雅舍”。作于重庆。于家石头村欢迎您。傻瓜,廊坊有你可以试下,瓦顶篾壁,有房6。sorry!!!!!!!大稳工业区。秋天,大稳村,我把这种倚床卧躺式的阅读当成一种“安乐”睡眠,而一旦联系起生活体验和个人好恶,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消失的时候, xsixtokohi02443875212012-02-21 13:45:27。有房6间。同事介绍我一本《百年美文》,他和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北碚购买了山寨,番禺东涌中通快递公司 快递类型: [国内快递] 公司名称: 番禺东涌中通快递公司 派送范围: 东涌镇:020-34733070,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梁与教育部,市南路东涌段沿线, 。没作文怎么写。 2、因为单纯欣赏鸟的声音和形体,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屋顶竹墙,
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吃苦耐劳uy任劳任怨swa尊老k勤俭持家4。骆驼不仅在炎热之地难以生存。跟北京还真没看见过薛家窝头,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在战争期间,他的仅有的快乐也就在于还没有亡。就会涌现喜爱之情,
1939年5月,它的痛苦就在于等待亡,很不错哦,
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这种木房子建部的砖柱,
第一卷 文化卷
钱钟书《窗》丰子恺《过年》丰子恺《梦痕》柯灵《巷》巴金《龙》林语堂《西装的不合人性》林语堂《茶和交友》李广田《成年的悲哀》谢冰莹《爱晚亭》鲁迅《这个与那个》……
哲理卷
梁实秋《男人女人和孩子》毕飞宇《人类的动物园》欧阳斌《 生命的暗示》张晓风《敬畏生命》张晓风《高处何处有》张晓风《秋天?秋天》廖静仁《在拉纤的日子里》廖静仁《过滩谣》张抗抗《大江逆行》颜文叔《林黛玉可以休矣》……
青春卷
郭沫若《银杏》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鲁迅《呐喊自序》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郑振铎《向光明走去》茅盾《雾》……
温情卷
丁玲《不算情书》刘心武《人情似纸》司马中原《握一把苍凉》……
幽默卷
梁实秋《圆桌与筷子》梁实秋《窝头》梁实秋《猪》聂绀弩《我若为王》……
杂趣卷
梁实秋《算命》梁实秋《牙签》梁实秋《脸谱》林语堂《衣裳》……
重庆怪味胡豆的怪味胡豆的由来
胡豆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赏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因此而得名怪味。
世界上有一种美食,它的味道旗帜鲜明又复杂多变;它的味型难以表达,它不按牌理出牌,不走寻常路;怪,是它的主旋律,它一阵拳打脚踢,乱拳打老师傅;它具有典型的重庆风格和气派,在全世界都难以复制,也无法模仿;它的名字叫“怪味胡豆”。
怪味胡豆丑得有点像葛优。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话说川菜以味见长,甜、咸、酸、软、脆、麻、辣、苦、鲜、香,十味俱全,此乃川菜之正宗。
当酸、甜、麻、辣、咸五味同时纠缠在一起时,便开天辟地的诞生了一种新味型--怪味。在怪味这个大家庭里,五味之间如君子和而不同,互不欺压,各自为政,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和谐地进行着怪味大合唱。
重庆美食是川菜的分支,我认为怪味胡豆也属于川菜的阵营。但怪味胡豆的风格特点,却是地道的重庆味道。
怪味胡豆天生一副不亢不卑、知白守黑的模样,丑得有点像娱乐圈的葛优。它不须硫磺熏白,也不须氨水催红,更不会打蜡抛光,一副素打扮的诚实样子,有点重庆崽儿敢爱敢恨的脾气,看了就让人放心。
怪味胡豆用油酥后穿上糖衣,依然有些硬度,但不粘手,不油腻,入口需先用大牙压碎,你可以感受到胡豆轻微的抵抗,然后麻、辣、酸、甜、鲜、香、脆的种种滋味,一起横扫你的味蕾,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犹如重庆火锅给人带来的愉悦。
除了重庆以外,有些城市也有怪味胡豆,但始终不是重庆的这个味道。
上海城隍庙五香豆可谓名满天下,但感觉总有一些奶油气,就像当今红得不得了的周立波,虽然也穿西装,长胡子,但怎么看都感觉差点男子汉的味道;浙江的茴香豆靠鲁迅的一支笔而声名大噪,但最正宗的咸亨酒店茴香豆,依然像孔乙己一样软绵无力;惟有重庆怪味胡豆,脆生生的一派阳刚之气,放进嘴里一阵乱嚼便嚓嚓作响,满口留香,颗颗皆有酥、脆、香、甜、麻、辣、咸、鲜的风味。那种质坚味香的爽脆,那种弹牙阻齿的征服,那种强烈而又奇怪的快感,是其他任何胡豆都无法相比的。 怪味胡豆每年出口美国两吨。
胡豆不仅是平头老百姓喜欢吃,大人物也同样喜欢吃,胡豆可以处江湖之远,也可以居庙堂之高。毛主席很喜欢辣椒,并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毛主席也喜欢吃胡豆,说吃胡豆可以培养吃硬精神。
据民间传说,1965年的时候,前柬埔寨国西哈努克亲王到重庆,总理宴请他就上了一盘怪味胡豆。西哈努克亲王连说好吃,还悄悄抓了一把藏在衣袋。哪知被周总理看在眼里,便让人送了他-袋。据说西哈努克将它带回了柬埔寨,拿去孝敬他母亲了。
上世纪90年代,泰国曼谷的外宾许风翔在品尝了重庆最老的怪味胡豆后,大加赞赏,亲笔写下“风味独特,齿颊留香”八个大字,发表在《重庆晚报》上,厂家至今还保留着这一墨宝。没想到怪味胡豆重庆人爱吃,外地人也爱吃,连外国人也爱吃。据报道,重庆的蝶花牌怪味胡豆,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就有2吨。
中国台湾物产丰富,但却不出产胡豆。据说台湾的胡豆,还是一个叫黄开基的人,从我们重庆的永川带过去的。
黄开基是重庆永川人,他刚到台湾府任知县的时候,当地乡绅设宴为他接风洗尘。有人端来一盘胡豆,刚好只有八颗。黄开基吃了一颗又一颗,吃完了盘里的八颗胡豆,惊得乡绅们张大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他才知道到,胡豆在台湾极为稀罕,等同人参,有“胡参”和“胡珍”之称。一桌八颗,每人仅有一颗。黄开基一个人连吃八颗“胡参”,难怪乡绅们要目瞪口呆了。后来,他就命家人回家乡重庆永川收购胡豆,千里迢迢从重庆永川运来一船胡豆种。永川胡豆便从此在台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迄今,重庆全市有30多家企业,在生产怪味胡豆,年产量大约在1.5万吨左右,并已远销到了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创最红火的时候,蝶花牌的怪味胡豆一个单品,就销售了900多万元。
抗战时期老舍取名怪味胡豆。 重庆的怪味胡豆发源于北碚。
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一书里写道:“北碚的怪味胡豆味道真怪:酥、脆、咸、甜、麻、辣。”
山城重庆,两江环抱,集三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汇巴山渝水之灵气,享誉世界,又是抗战时期着名的陪都,北碚正是“陪都中的陪都”,在这座富有灵气之韵的山水园林城区里,屹立着一家老字号食品生产企业--重庆缙云食品有限公司。重庆最老的“蝶花”老字号怪味胡豆,就是这里生产的。
“蝶花”老字号创办于19世纪20年代初。老字号设在重庆市北碚,起初是由熊荣成和他夫人创办的炒货摊。熊荣成先生从小跟随其父母在北碚解放路做炒货生意,以经营“豆制品”为特色。后来娶妻和其妻子一道研制出了挨刀胡豆、油炸胡豆、油炸花生等,抗战时期,各地知名人士来到北碚后,在品尝了熊荣成和他夫人制作的挨刀胡豆、油炸胡豆、油炸花生后,老舍先生称其所制作的胡豆“甜、辣、酸、咸、麻五味俱全,入口酥、香、脆”.
品尝时除直观感觉外,还有想象之味,凭你想到什么味,味蕾就会获得这种味道,使人惊奇称好,由于味道奇特,建议以“怪味胡豆”为牌名,又因其地处缙云山脚, 故以“缙云”为名号,“缙云。怪味胡豆”不仅代表其味神韵,也代表了一地方特色。怪味胡豆之名便由此而来。
1955年成立五四联社,就以熊荣成先生为主,生产怪味胡豆和其他糕点。在1958年公私合营后,正式将厂名更名为重庆缙云食品厂,重庆缙云食品厂沿用熊荣成先生“缙云。怪味胡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至此,熊荣成先生成为缙云食品厂“缙云”字号的始祖。“缙云”以“怪味胡豆”为特色,月饼、蛋糕、饼干为系列,当时在重庆和冠生园齐名。 揭秘怪味胡豆的配方和工艺。
“怪味胡豆”的配方和工艺较为复杂。它的原料有12种:川白糖、饴糖、熟芝麻、胡豆、辣椒面、味精、五香粉、白矾、食盐、甜酱。其工艺流程为浸泡胡豆、去除胡豆的芽部、浸矾、炸制、拌辅料、上糖衣、冷却包装。这样生产出来的怪味胡豆色呈茶色,颗粒完整,表面近似桑葚,上糖均匀,无粘连现象。该产品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外经部优质产品出口证书,产品畅销25省市、港澳等地,远及东南亚和欧美各国。中国名食百科还专门刊登了缙云食品中的蝶花牌怪味胡豆。
“缙云”老字号的第二代传人李森云跟着熊荣成先生学习“缙云。怪味胡豆”生产技术和工艺配方后,并对怪味胡豆口味进行了改进,(原来产品侧重于川人的口味,主要是麻辣偏重,经过李森云师傅大胆涉及和精心改良过后针对不同地区有了不同口味,麻辣甜咸上面有增有减)。就连不爱吃麻辣味的东北、西北人也争相购买。怪味胡豆至此,将产品逐步推向全国市场。
由于销量不断扩大,生产力量也随之加强,至此,第三代传人潘幼民先生与1973年开始加入到生产怪味胡豆中。如今,怪味胡豆的生产工艺已经有重大改进, 一改人工去咀的浸泡工序;二改落后的手工,半机械化生产,实现全部机械化生产。工艺改进后,胡豆浸泡周期缩短三分之二,油炸胡豆达到酥脆程度,产品卫生大为提高,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上油炸的过程,已经是由电脑控制,可谓鸟枪换炮,怪味胡豆的生产也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